什么是OKR

什么是OKR

OKR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是一套定义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1999年 Intel公司发明了这种方法,后来被 John Doerr推广到Oracle、Google、LinkedIn等高科技公司并逐步流传开来,现在广泛应用于IT、风险投资、游戏、创意等以项目为主要经营单位的大小企业。

 OKR的历史

OKR的思路源自德鲁克的目标管理。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思想是放弃命令驱动的管理,拥抱目标驱动的管理。老福特坚持命令驱动管理的模式,结果福特汽车公司濒临倒闭。经理人必须实施目标驱动的管理,这是德鲁克给经理人的忠告。从根本上讲,目标管理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这些共同认可的衡量标准,促使被管理的经理人用目标和自我控制来管理,也就是说,自我评估,而不是由外人来评估和控制。 德鲁克的这个思路也是现代管理提倡的自组织、自管理的基础。

1976年左右,Intel为实现从存储器往处理器的转型,希望找到一个方法,同步工作重心、统御工作目标,实现“上下一心”。当时,作为德鲁克忠诚信徒的安迪·格拉夫,打着“HOM(High output Management)”的大旗,发明、推行了OKR。John Doerr因为当时在Intel效力,对这个工具深以为然。同一时期Oracle的老板Larry Ellison,在Oracle搞了个MOKRs(Mission,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MOKRs)。

1999年已经是知名风投KPCB(KPCB是一家投了无数知名科技企业的极富盛名的机构)合伙人的John Doerr,作为谷歌的董事,把这套流程带给了谷歌的Larry和Sergey。经过几个季度的尝试和纠结,OKR在谷歌终于得以实施。

由于OKR在谷歌成功实施,OKR方法被其它知名IT企业借鉴,这些公司包括Linkedin、Zynga等,OKR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IT公司认同。后来,谷歌在所有它所投资的企业,都要专门进行OKR系统的培训和实施。

 OKR管理的意义

1. 帮助组织思考主要目标,避免迷失方向

2. 它是一种沟通机制,让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3. 找到一个衡量进展的指标

4. 让团队保持专注

 OKR的基本原则

1.   可量化

OKR应该是可量化的,要符合SMART原则,比如不能说“使gmail达到成功”而是“在9月上线gmail并在11月有100万用户”。

2.   有挑战

OKR应该是有野心的,有一些挑战的,有些让你不舒服的(按照谷歌的说法,Achieving 65% of the impossible is better than 100% of the ordinary)。正常完成时,以0~1.0分值计分,分数0.6-0.7是比较合适(这被称为“sweet spot”);如果分数低于0.4,你就该思考,那个项目究竟是不是应该继续进行下去。要注意,0.4以下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明确什么东西不重要及发现问题的方式。——这与KPI要求“跳一跳够得着”看似类似,然而更鼓励设置挑战性目标。

3.   透明化

OKR需要公开、透明、可视化的管理,每个人都可以了解到其他人的目标,当你能够看到同级、上级或者老板的目标时,你至少要看看你的方向是不是跑偏了吧。

OKR的一些示例

John Doerr给出的一个OKR的例子:

目标(Objectvie):

为OKR组织测评系统建立一个可实施的模型。

关键结果(Key Results):

1.按时完成介绍OKR的presentation

2.完成一个三个月的OKR的案例

3.让管理部门同意并制定一个3个月的测试机制

以某打车APP为例定义的OKR

Objective 目标:招募更多的司机

KRs:所有地区的司机基数提升 20%

KRs:所有活跃地区司机的平均工作时长提升至每周 90 小时

Objective 目标:提升地区覆盖

KRs:上海的覆盖率提升至 100%

KRs:所有活跃城市的覆盖率提升至 75%

KRs:交通高峰期,所有覆盖地区的每次接客时间降至 10 分钟以下

Objective 目标:提升司机满意度

KRs:定义并评估司机的满意指数

KRs:提升此指数到 75%以上

 2013年第四季度 Quorum OKRs

Objective 目标:提升Quorum用户基数

KRs:增加平均每日访问数到2,000

KRs:月度独立访问量达到45,000

Objective目标: 从用户那里得到Quorum有用的佐证

KRs:  提升升级转化率到10%

KRs:  提升月活用户率到30%

KRs:  70%的新用户至少回答10个问题。

Objective目标: 改进基础设施

KRs:  使用Hubot自动发布工具

KRs:  降低请求延迟50%

Objective目标: 改进提问命中技术

KRs:  尝试5种重要的算法改进

KRs:  开发一个算法准确度衡量工具,实现80%的正确命中率

Objective目标: 更新Quorum App的交互设计

KRs:  做一个全新的版本,100%的团队一致认可。

KRs:  至少90%的当前月活用户同意这是针对现有版本的明显改进。

KRs:  发布新的Logo的应用图标,同时使用到网站,社交媒体和博客上。

KRs:  更新应用商店的截屏和文案

 OKR的沟通和管理

1.  至上而下设立目标

从上至下,目标的设立顺序应该是公司到部门到组到个人。

2.  双向沟通目标

a) 个人自己想做什么,和管理者想他做什么一般来说不会是完全相同的。那他可以通过先查阅上层的目标,在自己想做的事情范围内找到能对公司目标有利的部分,将他拿出来和自己的管理者进行讨论,做权衡取舍。某种情况下,很有可能这个自己想做的东西,会变成公司今后改变的发展方向。

b) 一对一的交流,即个人和他的管理者沟通。尤其是在一季度结束,另一季度开始时,要协商好关键结果是什么。因为不仅个人能说明自己想做什么,上面也可以表达他想要你做什么,最好的情况是两者得到结合。

c) 全公司的meeting,以team的形式进行,各team的learder参加并介绍自己组的OKR,最终大家一起打分评估。

3.  OKR设定的一些实践(源自谷歌)

  • 最多5个O,每个O最多4个KRs。
  • 百分之六十的O最初来源于底层。下面的人的声音应该被听到,这样大家工作会更有动力。
  • 所有人都必须协同,不能出现任何命令形式。
  • 一页写完最好,两页是最大限值了。
  • OKR并不是绩效评估的工具。对个人来说,它起到很好的回顾作用。能快速明了地让自己看到我做了什么,成绩是怎么样。
  • 分数0.6-0.7是不错的表现,因此0.6-0.7将是你的目标。如果分数低于0.4,你就该思考,那个项目究竟是不是应该继续进行下去。要注意,0.4以下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明确什么东西不重要及发现问题的方式。分数永远不是最重要的,除了是作为一个直接的引导作用。
  •  只有在KRs仍然很重要的情况下,才持续为它而努力。
  • 有个联合会组织来保证每个人都朝同样的目标行进。(事实上OKR实施过程中,你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和帮助,这是很有趣的事情)
  •  每个季度和年度都有OKR,并保持这样的一个节奏。年度的OKR不是一下就敲定了的。比如你在12月设了下季度和年度的OKR,往后集中精力在实施季度OKR上,毕竟这是眼前的目标。而过了一段时间,你可以验证年度OKR是不是正确的,并不断修订它。年度的OKR是指导性质的,而不是约束。
  •  个人、组、公司层面上均有。
  • 每个季度都打分。
  • O和KR的不同:O是要有挑战性的,如果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是不够的;KRs能很好的支持O的完成,是要明显可量化的,便于评分的。
  • 个人、组、公司OKR的不同:个人OKR是你个人展现你将会做什么;组的OKR不是个人打包,是组优先做的事情;公司OKR是高层对整个公司的展望。

OKR反模式系列:1. OKR的八个不是

通过看一些书籍、文章、视频,你可能明白了OKR是什么,但是当你实践时你还是可能会遇到比较难以分辨的场景,这些场景可能容易把你带入OKR歧途:),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OKR不是什么?从反面来真正理解OKR。

1     OKR不是绩效考核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到处有拿OKR和KPI比较分析的。OKR三个字母都没有“绩效”两字,相反,OKR反对用OKR结果来做为绩效考核。OKR不是绩效考核,更不是领导用来管理员工的武器,而是领导用来和员工沟通的工具,是员工自我管理目标的工作方法。

OKR也不是按季度切割的KPI,OKR关注的是目标,而不是绩效。

2     OKR不是Todo List

OKR不是工作列表,不是TodoList, 也不是归类的Todo List。OKR要聚焦,避免成为TodoList。OKR可以和Todo list配合,OKR聚焦目标,关注执行,Todo List辅助每日执行。

3     OKR不是银弹

刚接触OKR时,看到Intel、Google等公司的成功运用,可能容易被迷惑,以为找到了银弹,找到了解决目标管理的所有问题。用了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现“OKR不是银弹”,OKR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不要把“宝”全部压在OKR身上。

OKR不是银弹,只是一盘素菜!

4     OKR不是一个体系、模型

OKR不是国际标准,也不是一个理论体系或一个成熟度的模型。她就一个工作方法,无需拔高OKR,从而嫁祸给她很多莫须有的罪名。OKR更不是一套标准流程,但是各个组织可以有自己的OKR操作流程。

5     OKR不是周期越小越好

部分公司为了提升OKR的执行力,把OKR的周期设定为一个月,甚至更短。OKR周期不是越短越好,周期短的目标可能价值不大,周期短的目标可能没有竞争力,周期短的目标估计雄心也不能够很好地体现。

6     OKR不是誓师大会

很多搞OKR的公司一开始都是信誓旦旦,然后就是然后了,不了了之了。OKR不是动员大会,不是誓师大会。JohnDoerr说了:OKR关注的是执行。OKR是聚焦的旗帜,要让团队每个人都能每天看到这个旗帜,这是改革(革命)的动力!

7     OKR不是一蹴而就的

OKR不是一次性的,不是通过一次培训,一次沟通、一次目标设定等就可能有本质效果的。OKR不是一蹴而就的,OKR一般需要3~4周期才能有效果,而且需要领导的支持,需要持续改进OKR的运作。OKR背后是文化的塑造,影响深远。

8     OKR不是给个人生活、学习目标管理的工具

很多刚开始接触OKR人都很兴奋,可以用来管理工作目标,也可以用来管理个人生活目标,从OKR诞生的背景,以及最初的目的看,OKR不是给个人生活、学习目标管理用的,OKR是一个组织用的,用来制定组织目标,用来让组织目标和团队目标、个人目标对齐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个人当然可以用OKR,但是已经不是格鲁夫当初的OKR了 (个人目标管理的方法很多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本文从反面描述了OKR不是什么,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家从多个维度对OKR有个认知。要正面了解OKR,就必须知道OKR的反面,只有正反面都有所了解,才有可能对OKR认知全面。

OKR让敏捷飞的更高

笔者有幸在2014年左右在某知名银行IT部门实施OKR项目,该银行是先导入敏捷,然后实施OKR的,我们通过OKR和敏捷的有机结合,让敏捷飞的更高。下面我们来一起品一品,细品:OKR是怎样让敏捷飞的更高的!

1     OKR让敏捷人飞的更高                                                        

1.1    OKR让敏捷更加关注人

敏捷对人的关注确实比之前的很多方法提升了很多,敏捷宣言中有“个体”一词一度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后续的原则也强调“激发个体的斗志,以他们为核心搭建项目”、“面对面的交谈”等,敏捷宣言让人们从过程向”人”。

后来OKR来了,OKR火了,OKR更加聚焦于“个体”,更加关注于我们敏捷人,OKR明确提出“个人OKR”。而且明确要求每个人从自我出发提出个人OKR(当然也需要对团队目标有大方向的贡献),而且自我提出的OKR数量占到60%左右。而且这些个人OKR包括CEO、普通员工,所有人的OKR都是透明的(不再是单向的),双向透明符合人性啊:)

1.2    OKR让敏捷更加关心人

敏捷已经非常关心人,如:建设面对面的沟通环境,以及回顾会上的交流,还有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人的重复劳动等等。敏捷对人、人需求、客户需求的关心超过了计划、合同、流程。

再来看看OKR,OKR从个人的内驱力出发,看到了个人作为知识工作者的潜力和个人需求、个人智慧。同时,OKR强调团队领导要和团队成员一对一沟通,协助团队成员个人理解团队目标的同时,帮助个人制定OKR,同时鼓励个人挑战自己、突破自己。

2     OKR让敏捷价值飞的更高                                                    

2.1    OKR让价值更加突出

敏捷中强调用户验收、市场验证,通过特性交付来具体落地。每次冲刺的目标与更高层次价值的关联貌似不够强,同时,在一次又一次紧张而成功的迭代“冲刺”的推动下,部分相关干系人可能被用户故事迷惑,从而未能持续地积极思考”真正的业务价值”。

这时,OKR来了,OKR让价值更加突出,所有OKR都必须和整个组织的OKR对齐:

·       首先,是物理上的对齐,有明确的对齐线

·       其次,至少每周有正式的对齐(OKR周复盘),每月有评分性质的对齐(OKR月度复盘),每季度有更加正式的对齐仪式(OKR季度复盘)

重点是,这些对齐都是仅仅有“价值”,而不是特性、功能、任务。是实实在在目标价值、价值、价值。

2.2    OKR让价值更长远

敏捷一直提倡“价值优先”,通过尽快上市验证获得时间价值,通过优先级开发最高价值的Feature。1~4周Sprint的特性交付能让组织、客户、PO、团队能快速获得价值的同时,找到方向。

再来看看OKR都做了什么?OKR把组织长远的使命、愿景、战略和目标做了强关联,大家知道使命、愿景、战略通常时间比较长,OKR把我们日常的交付和企业的使命、愿景以及战略做了一个可视化的呈现,让每次迭代的价值更加长远和更具有生命力。

3     OKR让敏捷自组织飞的更高                                                 

图片3.1    OKR让自组织动力十足

敏捷的自组织文化这里就不多说了,“文化”之下的敏捷实践也非常丰富, “授权”、“尊重”、”领任务“等,各个敏捷团队玩了不亦乐乎。

OKR看到了机会就来了,OKR聚焦知识工作者,通过具体的实践释放其内驱力,要求每个人都自己提出自己的OKR,个人OKR和团队OKR的关系无需那么明确,鼓励个人安排自己的“小目标”“大KR“,而且组织通过建立OKR的运作环境,鼓励普通员工问问自己内心,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同时,每个人给自己的OKR打分,打分还与绩效、晋升无关,全面自组管理的节奏啊!

图片3.2    OKR让自组织丰富多彩

敏捷中自组织团队大部分解释为“团队内部的任务自己协调安排”,“团队没有行政领导”、“团队组织相关仪式”等等。敏捷的自组织让敏捷人疯狂,也充满动力。

从Google走出的OKR看到了自组织的真正威力,完全让普通员工积极参与目标的制定和跟踪、监控、评价、反馈。这样大家就可以跨团队学习、参考,千奇百怪的KR也让组织的目标充满了无限可能。企业上下全面透明的方式,铺垫了良好的自组织环境和榜样。

4     总结                                                                                      

打住! OKR凭借Google的东风来势汹汹,目前已经在国内掀起了OKR旋风,你值得关注:

·       一来, OKR和敏捷血脉相通;

·       二来,OKR确实能让敏捷飞的更高;

·       最重要的是,OKR是趋势发展的呼唤,你、我都挡不住啊。

你看看那些世界500强(Google、Facebook等),再看看很多正在崛起的公司(如:字节跳动等),都在使用OKR。OKR年在国内刚刚起步,可喜的是,很多国内知名公司也开始导入OKR(京东、百度、腾讯、华为等),你、我都有机会,来吧:)一起实践!作为敏捷人,我们有先天的优势,一起借助OKR让敏捷飞的更高!

谷歌OKR真相来了,来测测你的OKR真相?

因为使用OKR,短短10几年的时间,谷歌从10几人的公司发展为10几万人的全球著名公司,又因为谷歌公司使用OKR的成功,导致全球掀起了OKR实践浪潮,这股浪潮确实让很多IT公司受益匪浅——使用OKR打造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并成功让自己的企业脱颖而出,比如:字节跳动;同时让很多中国传统公司不淡定,纷纷走上了学习OKR之旅。

本文旨在研究谷歌实施OKR的真相,让众多OKR追随者们,有一个全新的视角,以便能让OKR在自己组织内部有效落地。文末有OKR真相测试问题,你可以自测一下:)

==1、谷歌管理者没有能力管理知识型员工==

这不是攻击,更不是谦虚,这是在VUCA时代下的真实情况,面对众多知识工作者(甚至是精英),面对每日变化的市场、技术等,没有一个管理者有能力管理所有事情,特别在谷歌。

没有能力,怎么办呢?学习乔布斯、拉里佩奇啊!雇佣一帮知识工作者者,然后给他们支持,让他们自我实现你的目标啊!这就是谷歌全力推广OKR的真相。

==2、谷歌管理者不清楚怎么达成目标==

         这就是真相,谷歌领导者可能知道使命、愿景等大的方向,但是不可能知道具体的技术、市场等,不知道如何进行目标转换,但是战斗在一线的知识型员工可能知道。那么剩下的就是怎么让一线员工主动积极帮助领导者制定并实现目标,OKR就是做这个的,所以谷歌使用OKR的真相,你了解了吧:)

==3、谷歌管理者自身缺乏创新能力==

这个更是事实,一开始可能拉里佩奇等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并创造出一个成功的产品,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技术、市场等的发展,如果一直靠领导者自身的创新能力,估计谷歌公司很难发展到今天的地位。这时候OKR来了,谷歌抓住了机会(当然也与投资人要求谷歌使用OKR有关),充分利用OKR调动了所有员工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己所用,让整个谷歌公司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这就是真相!

==4 、谷歌管理者挡不住员工各种奇怪的梦想==

看看那些耳熟能详的谷歌产品吧:谷歌眼镜、机器狗,谷歌地球,安卓系统等等。可能不是每个梦想最后都有非常好的商业成果,但是这就是梦想。基于员工自己的梦想(目标),OKR有了天然的土壤,谷歌管理者正是感觉到自己挡不住各种奇怪的梦想,于是就利用OKR引导这些梦想。在梦想面前,薪水、福利等等可能都不是主要问题;如果没有梦想,那么薪水、福利等可能就是最重要的焦点了:)

反过来,如果谷歌公司没有使用OKR,那会怎样?员工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能默默地工作或者离开(寻找实现梦想的机会),如果这样谷歌还能是现在的谷歌吗,这就是谷歌OKR真相!

总而言之,OKR是谷歌管理者用来解放自己的一个工具,谷歌OKR真相很残酷,但是正是缩小自我,从而看到更多知识工作者,带给自己更多机会,这个很难。如果你的领导者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那估计使用OKR是有其他真相😊

了解完了谷歌OKR的真相,不是否定OKR,而是真实面对OKR,真实面对自己。你有需要可以了解一下你自己学习和使用OKR的真相:真实目的!你可以自己测试一下:

  • 我清楚了解各个阶段的目标,我们来用OKR分解工作吧
  • 我知道要怎么做,我们用OKR的方式来白字黑字写下来,并分配下去执行
  • OKR能量化,很好,可以持续地明确要求员工一点一点提升工作效能
  • OKR最大按照季度考核,比KPI周期短,这样考核力度更大了
  • 我们公司的执行力需要提升,OKR对齐目标,短周期复盘,提升执行力
  • 我们公司员工主动性不够,希望通过OKR调动一下主动性
  • 我们公司员工整天福利、待遇提来提去,需要用OKR让员工开拓一下思维
  •  我总觉我们公司员工没有尽力,OKR应该可以压一压他们,把绩效做上去
  • HR需要一个新的工具来管理和激励员工,OKR很好啊
  • OKR不错,这下可以让员工能自我管理了,作为管理者就可以授权、休息了

如果上面有一个你选中了,你可能要再审视一下自己能否用好OKR。你们公司是否适合导入OKR,你也可以测试一下。每题一分,如果选中6个,你就可以考虑试试OKR了:

  • 我们公司的工作需要主动发挥个人知识(专业技能、沟通、协调等)
  • 我们公司的管理者也不十分清楚应该做哪些具体工作才能达成一年的目标
  • 我们公司的产品需要有创新,但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 我们公司的员工都特别有自己的想法,也愿意尝试
  • 我们公司有具体的创新环境(预算、激励、文化等)
  • 我们公司的20%左右产品是从0到1的过程
  • 我们公司的员工更看重发展(相对于薪水)
  • 我们公司的目标有挑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才能实现
  • 我们公司的员工不怎么重视KPI等考核
  • 我们公司的管理者很愿意授权,如经常说:你决定,你看着办,你去做吧等

谷歌OKR实施避坑指南

OKR在当年Intel和摩托罗拉公司的“战役”中成功让Intel完美胜出,后来更是经由Google的成功掀起来全球OKR热。然而OKR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趟过很多坑。最近随着OKR的热度升温,OKR开始被广泛应用,成为又一波浪潮,给自己一个机会,你可以不必跳进这OKR八大巨坑。(文末有OKR实施条件准备检查,你可以测试一下)。

  • 坑一:OKR中的O(目标)也要求量化

坑源:这个坑是中毒“SMART”原则太深、太深。在OKR出现之前,一直强调目标的制定要符合“SMART”原则,否则,就是“坏目标”。于是到了OKR时代,惯性思维,于是掉坑里了:O(目标)设定畏首畏尾

(来自JohnDoerr的《这就是OKR》

避坑:实际上OKR中的O(目标)并鼓励不量化,反而是要求尽量定性化,大胆提出“没有量化”、“有野心”的目标。主要因为:就目标来讲,数据可能限制人的能力发挥。没有量化充满无限可能无限动力。

(来自《OKR:源自英特尔和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

另外一点要注意的是,OKR中的O(目标)也可以有量化指标

  • 坑二:KR(关键结果)有“数量”,没“质量”

坑源:这个坑也不小,看似一切合规,风平浪静。有了“数量”的KR很容易被误认为“合格”,也容易自我“陶醉”。然而,OKR的能力正悄悄被吞噬,掉坑里了啦:没有质量的KR,拿什么支撑O。

避坑:带着“主人翁“意识去制定KR,带着”价值思维“去制定KR,而不是”应付式“去编写KR;要带着质量意识去思考KR,而不是用”交差的思想“去机械地设定数量。比如:

改进前的KR:把CPU的利用率再提升3%

改进后的KR:减少3%的峰值查询所需内核数量,而不改变质量/延迟时间

(来自JohnDoerr的《这就是OKR》

  • 坑三:O少点,KR可以多一点

坑源:这个坑很难抗拒,团队说了,我们KR细化才有利于达成目标,或者我们工作确实多啊,又或者 ,我们这些KR都是实实在在目标相关的,也是领导关注的。合理地掉坑里了:OKR只是对日常工作的梳理、归类。

     避坑:严格执行“少即是多”的原则,控制每个O的KR在5个以内。

1)  对相同性质的工作目标(或关键结果)归类

2)  明确OKR关注承接的组织目标,事务性的工作不允许放到KR中

3)  总结小的潜在的KR,为一个里程碑式的KR

(来自《OKR:源自英特尔和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

  • 坑四:不可衡量的挑战性

坑源:这个坑比难以回避,OKR说设定挑战性的目标,挑战性的KR,那么什么是“挑战性“?对谁的挑战性?就各有各的理解了。领导可能就会基于自己的理解对组员的OKR进行”启发“式沟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于是”掉坑里了“:OKR变成了任务指派。

避坑:OKR鼓励从下往上设定OKR,就是希望建立自组织管理的文化。鼓励挑战性就是考虑到了各个团队和员工的个性特点,挑战性是相对的,员工明白了“OKR“的目标后有权自我设定OKR,并与团队领导达成一致。团队领导只需传达、强调战略目标,团队目标,即可:),可以参考谷歌的两招:

1)    10倍速原则,挑战自己目前能力的10倍

2)    理解每个人的需求层次,帮助他人往更高层次攀登

(来自JohnDoerr的《这就是OKR》

  • 坑五:只需聚焦个人OKR

坑源:这个坑也不小,几乎讲OKR的地方就会提及“个人OKR”,因为需要团队的OKR。有了个人OKR,那就尽职地专业地完成自己的OKR即可,团队中每个人都完成了,团队的OKR应该没有问题(因为当初是分解而来的),这个坑没毛病啊:OKR让员工看不见团队目标

避坑:个人OKR确实承接了团队的OKR,但是这个关系不是Y=F(x)的公式关系,需要每个知识工作者关注团队OKR和战略目标,并积极贡献,部分情况下可能调整团队的OKR,以便实现更大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每位员工心中都应该有一幅全景图:

  • 坑六:设定好了OKR,自主执行

坑源:这个坑比较隐蔽,就OKR本身确实缺少“监控”的环节和实践,顶多是中期进行一下自我评估,再加上OKR出发点是:员工自己制定的OKR,自己会全力以赴。不知不觉掉坑里了:OKR成了时尚的宣誓闹剧

     避坑:这个可能在国内有点水土不服,OKR的周期虽然不是一年,但是一个季度或6周也是有点长的,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个人很容易掉进繁琐的日常工作。所以需要进行OKR的跟踪和签到,这点可以参考敏捷方法(基于周级别的迭代)。

(来自JohnDoerr的《这就是OKR》

  •  坑七:KR设定权重

坑源:这个坑还好,刚开始有人经常要求挖这个坑:各个KR设定相对目标的比例(权重),这样计算OKR的评分时“公平”,也能让执行者有所侧重,看似合理,但是你入坑了:KR权重限制了员工的内驱力。

避坑:可以看看当年2013年谷歌风投(GoogleVentures)合伙人瑞克·克劳(Rick Klau)发布的演讲视频。克劳 特别提出“设定各个KR的权重是奇怪的想法”。OKR希望结构化和简化目标管理,聚焦关键结果。KR设定权重复杂化了目标设定的过程不说,也分散了执行者的注意力和精力(权重合理吗?具体数字怎么来的?)

(来自:谷歌风投合伙人Rick Klau)

  • 坑八:OKR与KPI比较的陷阱

坑源:这个坑大到我不敢想象,经常看到有人把OKR和KPI进行比较,还有客户直接希望用OKR代替KPI,这个坑之所以大,是因为诱惑太大:再也不要忍受绩效考核了☹。之所以说这个坑大,是因为主导OKR实施者如果不坚定,经常比较,就会把OKR彻底带向相反的方向,巨坑:OKR成为一个新的变向束缚员工能力的制度

避坑:我这里就不说了,打个比方吧,如果有人拿“时间管理”和KPI比较你会怎么想?如果有人拿”敏捷方法“代替KPI你又会怎么想?不是同一个维度啊!OKR——目标管理;KPI——重点是考核。

但是,如果用企业引入“时间管理”来推进KPI,这是可以理解的。企业实施OKR来提升KPI,这也是非常好的。奖励OKR的执行也是可以的,就像奖励“时间管理“优秀实践员工一样。

这次仅仅对八个常见的OKR巨坑进行了简要的描述,欢迎提出你自己的想法,请参与我们的调查,我们后续还会针对大家的反馈,细化分享部分常见的OKR巨坑。

总之,希望大家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在谷歌、Intel等公司成功实施OKR的肩膀上,避开这些OKR之坑。如果,你已经遇到了某些OKR之坑,也希望这些“避坑“的指南能帮你”出坑“,一起加油,为中国的OKR之路荡平这些OKR之坑。

OKR实施条件检查清单:

  1. 是否识别了明确的目标管理痛点?
  2. 工作中不确定性程度是否足够高?
  3. 工作是否需要员工发挥足够的创意、去冒险?
  4. 是否有一个长期的使命、愿景、战略?
  5. 是否准备了足够的OKR教练?
  6. 是否做好了授权的准备:真正让员工自己决定某些事情?
  7. 管理层是否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推进OKR?
  8. 员工是否认可公司愿景,并愿意积极贡献?
  9. 员工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等资源去完成挑战?
  10. 员工是否有意愿去自我成长、自我挑战?

每个选项一分,如果少于6分,建议你再花点时间做些准备:)

这100个OKR实践,你做了几个?

笔者有幸在2013年左右开始接触OKR,并在某知名银行做了多年OKR项目,后来结合敏捷咨询又做了一些OKR项目,最近几年又接了几个OKR专项,积累了100个OKR实践。本来也没有什么,但是最近做了几个OKR项目的售前,火大:很多企业都号称自己做了OKR,说只需要针对他们OKR实施问题进行微咨询,但是经过一沟通,发现离我理解的OKR相差甚远,所以今天这里先抛个砖,各个实施OKR的企业可以自查一下:

………………………………………

…………………………………….



    总之,OKR的导入不仅仅是1~2次培训就能做好的,需要企业把OKR导入当作一个项目来运作,更需要切切实实做好这些OKR实践(各个企业可以跟踪自己企业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OKR实践),才能让OKR在企业落地,并形成企业的OKR文化,从而真正帮助企业提升绩效。

OKR助你绩效管理一臂之力

笔者受PMI邀请,做了一个OKR的专题讲座,这里把主要内容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本次分享以OKR的方式进行,设定了课程的OKR:

        本文从一个小调查开始,调查的结果在意料之中,只有10%的人员知道自己公司(组织)的目标。你也可以问问自己或你的同事


       本次分享的议程如下,短小而全面,以实践为主,实际问题讨论为重。

    一开始,我们重点讨论了OKR的三个核心思维模式,并与传统的目标绩效管理思维模式做对比分析。


        大家对使命式管理讨论比较热烈,使命也确实是OKR的基础,没有或不明白使命,OKR基本行不通:缺少了根基!


至于OKR是什么,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这里就不详细论述。

我们从目标O的设定开始演练,让大家明白什么是合格的目标(描述)


接下来我们有对KR进行了演练,明确了高质量的KR是长什么样子的:)


这期间给出了大量的OKR实际案例,供大家参考和比对。

中间分享了笔者自己主导的OKR实际案例,展示了OKR实施过程和成果(由于信息敏感,此处省略500字)

最后,我们一遍做习题验证我们的学习成果,一边深入讨论各种实际问题

(你也可以试试)

文章最后推荐大家看基本OKR方面的书籍


最后我和大家确认,并对对课程目标进行自评分

OKR制定常见问题与应对

笔者辅导很多OKR团队,在OKR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很多常见的问题,其中大部分问题通过“OKR制定的三道防线”都可以解决,还有少量问题比较难以简单解决。这里系统地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


问题1我和同事的工作岗位、性质都是一样的,我们的OKR是不是可以一样?参考:不可以都一样(1)      内容可以相似,但是具体目标数字可以不一样(根据每个人的能力)(2)      每个人对组织(目标)的贡献可以有不同途径(方式、结果)(3)      结合个人的兴趣、发展方向、潜在工作机会等不同点制定不同的KR(4)      挑战性是相对每个人的能力而言,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挑战性应该不一样(5)      可以有个别KR一样(如:2~3个),特别是针对承接性OKR(6)      主管可以适当引导相同岗位的员工从不同方向为组织做贡献,为后续发展做积累

问题2:我是负责某个大客户(大项目)的,但是客户需求不确定,我也不知道怎么定目标和KR参考:必须尽最大能力先确定目标和关键结果(1)          不要把客户具象化(不要把客户具体名字写到目标或KR中)——此大客户不行,需要通过另外一个大客户或其他途径实现目标(2)          目前为客户提供的具体服务都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结果需要抽象化,不要仅仅照搬现在能提供的具体的服务名称(3)          充分挖掘客户需求,结合组织目标,基于已掌握的信息,制定OKR,同时在执行OKR过程中根据客户的需求、组织的目标及时更新OKR,并通告(透明)(4)          大客户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仅仅固定于一个大客户(大项目),则风险较大,所以可以在OKR体现风险规避方面的目标,如:逐步建立更多客户(项目),或者增强客户吸引力等等

问题3:我每个月的工作差不多,是不是每个OKR周期的OKR都可以一样?参考:不可以一样(1)  工作的结构可以相似,但是内容(产出)、目标应该有所侧重比如:每个月都是了解需求、编码、自测、解决Bug等等,但是每个月的需求不同,Coding的技术(平台)、测试手段等也可能不同(2)  面对相同的工作结构,需要思考怎样持续改进,主动求变(创新),OKR需要一定的挑战性(3)  每个月工作的模式重复,工作的广度可以不变,但是深度可以进一步挑战(如:质量要求、影响度等等)(4)  每个月或季度的能力成长、内部流程优化点等方面也可以不同(需要积极主动思考变化) 

问题4:计划赶不上变化,制定的OKR不符合实际情况,怎么办?参考:必须制定相对稳定的OKR(1)          首先:计划赶不上变化,不等于不需要或不能做计划。计划是必须要做的(2)          OKR在设定时,需要有一定高度(抽象、总结),而不是日常、当下具体工作的汇总,OKR要聚焦相对不变的内容(1个季度内相对不会变化,比如说服务满意度,服务响应效率等等)(3)          OKR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并通告(4)          这样是OKR的价值之一:基于变化的环境,“强制”管理者和员工围绕OKR进行明确的沟通,达成一致后高效执行

每日站立会的价值

笔者组织和参与、观察了上千场每日站立会,充分体会到站立会的价值(从团队自己的角度体验出来的),最近一些新的客户也希望导入每日站立会,但是对其价值还有些疑问,这里我系统地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

        说价值之前,我们先算一算如果我们做每日站立会最多能“亏”多少?让各位心里有个底:),投入(成本):每日15分钟(占每天工作时间的3.125%)。如果站立会一点都没有帮助(价值),那么也就是浪费15分钟。(想想平时的聊天、看微信、发呆、等待等方面的时间)

        反过来,你愿不愿投资15分钟,去多给自己和团队一个获取更多价值的机会呢!每日站立会的价值:

1.      尽早发现问题,降低问题引起的成本

每日站立会必须发现:参会人数/2 个问题,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是一个失败的每日站立会,问题包括但不仅限于:

(1)                      在Doing状态停留很长时间的任务

(2)                      找不到某接口人(联系人)

(3)                      需要再确认一下事情

(4)                      不理解的需求

(5)                      技术难题

(6)                      没有解决方案的问题

(7)                      花了很长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

(8)                      需要帮助的任何事情

(9)                      资源方面、工作方面的问题

(10)                  ……

(11)                  可能的风险

只有尽早发现这些问题或风险,解决的成本才会越来越低。如果这些问题遗留到交付阶段,那么可以想象一下解决的成本有多高(研究显示是:1:200的关系)

2.      聚焦目标,避免无用功

每日站立会必须回顾团队共同的目标

 (1)   对齐组织目标,达成一致理解:目标值的理解,达成途径的分解,非目标相关工作的沟通等等

(2)    当前的工作与目标的关联程度,对团队目标,自己的贡献度

(3)  有没有做无用功(用户少用或不用,或对目标的价值贡献少)

(4)   目前的工作需不需要变更(纠偏),是否得到团队或领导、用户的确认

3.      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

每日站立会必须有团队之间的交流(1)  工作方面的交流,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2)  经验分享:成功经验,失败的教训,学习成果等(3)  生活方面的交流:新开的饭店,游乐场,景区,交通线路,热点新闻,奇闻趣事等等

        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比如:作为一天中正式进入工作状态的仪式;给“内向员工“的舞台;学习交流的机会;组员表达能力实践;培养AB角色降低风险等等。这里不再展开论述,你可以在自己团队试试,自己来体会一下业界应用最广泛的自管理实践。        当然,看似简单的每日站立会,落地起来可不容易啊,需要从组织文化、人员意识、辅导、检查等各个维度进行综合设计。关于每日站立会的落地,我这边还有大量操作指导性文件,欢迎留言!

字节跳动的OKR有点意思

    OKR是字节跳动最重要的目标对齐和管理工具。各个团队的leader的OKR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是自己部门近期最重要的业务;其次是参照张一鸣的OKR,看看如何从自己部门的角度支持到张一鸣的OKR;最后是参考其他相关业务线的OKR,是否有重大项目需要自己部门支持。

普通员工也是按照类似的逻辑撰写自己的OKR。只不过上下对齐的参照,变成自己的岗位+自己的leader+自己业务有交集的同事。

    这跟KPI层层分解任务的逻辑正好相反,OKR是内部信息对齐的一个工具。杨翀说,公司里同事见面寒暄很少问“你最近在忙什么”。因为他在忙什么,你看一眼他的OKR就知道了。

    OKR在字节跳动首先是内部沟通工具,其次是项目管理工具。当寻求同事协作支持时,对方会说,把它列入你的OKR吧。这是很常见的一句对话。没有列入OKR的,默认重要性是靠后的。

    上下对齐的结果是,他们敢于给自己订很高的目标,而且往往能够完成。公司七周年年会,张一鸣演讲时提到,之前制定的目标都有完成,甚至超过。

互联网公司在增长乏力时习惯性地呼唤狼性,但如果试图解释头条系产品高速增长的原因,一定不是狼性。

    这家公司更多是靠强烈地自驱,追求极致。创业初期张一鸣就说,不需要制定KPI,应该自己找数字来指导和度量自己的工作有效性。七周年年会,他说如果把抖音定位成任何一个市面上已有的成熟产品,而不是想象成每下拉一次就是为你展示世界一面的窗口,抖音不会走到今天。

    即便是现在,张一鸣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看抖音,而且经常能发现Bug。每天同样看一个小时的同事反问,为什么我发现不了?张一鸣说,“你不够细心。”

    抖音DAU破 100 万的时候,他送给团队两瓶红酒庆祝,至今没有被打开。公司还会给予突出贡献的员工大奖。徐敏说,公司主张每次绩效考核就像一次招聘,是在给他重新定级定薪。但当这个爆款App如日中天的时候,张一鸣会关注团队有没有骄傲,避免大家陷入自嗨状态。这种追求极致不是一味逞强,而是为自己制定合理目标。徐一龙说,高不可攀和低得安全都会严重限制自己的发展。

    所以,OKR在字节跳动是允许被调整修改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或这个事情不值得跟进,可以在系统做出删减。相关同事会同步收到提醒,某某在什么时间把某项OKR做了删减。